终于抽空断断续续把《Here I stand》看完了,不得不说看英文书真的比想象得累得多得多的多。
这本书还是非常精彩的,详细地阐述了马丁路德作为宗教改革家几个重要的活动节点,并且有当时的漫画和传单的照片作为史料佐证。看这本书之前我对马丁路德算是比较崇敬但确实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正式开启了宗教改革。但看了书以后我才发现比起他的同僚,马丁路德其实可以算是非常温和的一派了。
我觉得全书中最有意思的是马丁路德和他的同时代人的书信交流和理念冲突。Melanchthon是他得意的大弟子,也是一直站在他这边的温和派改革家,但可惜的是他并没有什么自己的独特思想,但对马丁路德来说意义确实是非常深远的,因为他帮助了路德将归正宗的理念整合在一起并且发表了奥格斯堡信条,这也是整个新教运动第一个成文的信条。在后期路德被天主教会和政府双重迫害的时候,也是他作为路德的代理人宣讲和帮助教会的建设。
接着是Karstalt,Zwingli。亦敌亦友的新教同僚。不得不说Karstalt的政治意识其实要比马丁路德好的多的多了,他可能也是改革运动当中最激进的一派,号召武装斗争和政治联盟。Zwingli也是对新教运动有着重要影响的瑞士改革家,当然在Philp of Hesse的会议上,Zwingli还是保持了良好的风度也为不同改革派别之间达成合作保留了可能性。但最后归正宗和Calvinist还是分道扬镳了。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体现了马丁路德不放弃不妥协坚持自己道路的形象,即使这些人本来可以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志。
最后就是Anabaptist(再洗礼派)和Eck这些人了。这些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敌人。前者是改革运动中分离出来的激进派,奉行早期共产主义的一些生活规矩,有点像胡斯战争当中的塔博特派。但后来被马丁路德批判,认为其是具有煽动性的恶魔崇拜者。后者则是教皇的坚决拥护者,在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以及后来的奥格斯堡会议上不断地给路德找麻烦,想要像一百年前处决扬胡斯一样处决路德。路德对待敌人可以说也是毫不手软的,他将这些人打上Antichrist的标签并且与他们唇枪舌战。但也正是在与这些人的辩论当中,一套清晰的路德宗的纲领开始明晰了起来。在Leipzig University与Eck的辩论当中,Eck污蔑路德是Wycliffe和Hus的追随者,但正也是因为如此路德开始研究Hus的著作,并且从Hus运动的历史当中学会了很多。
总的来说,路德对于新教和德意志民族意识的产生的贡献是无以伦比的。他一个人翻译了德语圣经,撰写了教会纲领,教义问答,圣歌,牧师规范和守则等等,做了将近五个人一生的工作。他一个人面对着可能是历史上权势最大的皇帝查理五世和教皇列奥十世的迫害,并且在沃尔姆斯会议上说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Here I Stand”。尽管他非常固执,并且本可以让宗教改革运动更加顺利,非常的高傲,但不妨碍他是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之一。